新闻中心

​中山锌合金厂简述压铸模具失去效率的原因

大字

中山锌合金厂简述压铸模具失去效率的原因

  压铸模具具体的失效表现方式有:开裂、摩擦、腐蚀等。出现这些后果的主要因素是:材质设计存在问题,生产应用以及维护出现问题。

  一、材质本身存在的不够完备的地方

  我们都知道,压铸模具运用的条件是非常不好的。我们举一个例子,铝在平衡时的温度是600℃左右,在运用时,液体的温度在700℃左右。在不进行预加热的情形下生产,空腔部分的温度从房间的温度直接上升到液体温度,它的体表会接受很大的作用力。模具组的制造时,体表承受的作用力非常大。经过几千次的压铸,压铸模具的体表会出现微细的裂纹。

  所以可以判断,压铸模具在生产中所需的基本因素是:冷热交替。材质要选择具有抗热以及抗冷性能的产品。在生产材质的时候,不管在从哪个角度讲,都要与规定的要求相吻合。确保压铸模具在一定条件下发挥最长的运用时间。所以,还没有生产之前,就要对材质做一个全面的检测,避免那些不完美的材料影响压铸模具的整体性能,让人力物力受到损失。

   因为压铸模具生产的时间比较长,耗费的人力物力也很高,而且对准确度有一定的要求,总体下来费用是非常高的。这就需要模具应用的时间要更加长久。

压铸模具精加工的过程

在国内大多数的压铸模具制造企业,精加工阶段采用的方法一般是磨削,电加工及钳工处理。在这个阶段要控制好零件变形,内应力,形状公差及尺寸精度等许多技术参数,在具体的生产实践中,操作困难较多,但仍有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方法值得借鉴。

1.压铸模具精加工的过程控制

压铸模具零件的加工,一个总的指导思想是针对不同的材质,不同的形状,不同的技术要求进行适应性加工,它具有一定的可塑性,可通过对加工的控制,达到好的加工效果。

根据零件的外观形状不同,大致可把零件分三类:轴类、板类与异形零件,其共同的工艺过程大致为:粗加工——热处理(淬火、调质)——精磨——电加工——钳工(表面处理)——组配加工。

1.1零件热处理

零件的热处理工序,在使零件获得要求的硬度的同时,还需对内应力进行控制,保证零件加工时尺寸的稳定性,不同的材质分别有不同的处理方式。随着近年来模具工业的发展,使用的材料种类增多了,除了Cr12、40Cr、Cr12MoV、硬质合金外,对一些工作强度大,受力苛刻的凸、凹模,可选用新材料粉末合金钢,如V10、ASP23等,此类材质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良好的组织状态。

针对以Cr12MoV为材质的零件,在粗加工后进行淬火处理,淬火后工件存在很大的存留应力,容易导致精加工或工作中开裂,零件淬火后应趁热回火,消除淬火应力。

针对V10、APS23等粉末合金钢零件,因其能承受高温回火,淬火时可采用二次硬化工艺,1050-1080℃淬火,再用490-520℃高温回火并进行多次,可以获得较高的冲击韧性及稳定性,对以崩刃为主要失效形式的模具很适用。粉末合金钢的造价较高,但其性能好,正在形成一种广泛运用趋势。


相关产品

技术支持:天度网络